2016年6月25日,千高原艺术空间将开幕艺术家杨冕新个展——“杨冕2016”,展出艺术家“CMYK”系列的部分重要作品,其中包括首次在成都展出的巨幅代表作品“CMYK-永乐宫朝元图”和艺术家进行绘画材料实验的最新作品系列。
在早期著名的“美丽标准”系列作品中,杨冕通过挪用、重构流行图像的方式,质疑图像的安全性,进而展开对图像传播的研究和讨论。自2008年开始的“CMYK”系列作品,杨冕将图像挪用转向了艺术史,以经典作品为对象,将他的试验手段变成了一种具有文化重构意义的图像文本建设。“CMYK”是今天印刷工业技术普遍使用的套色模式,所有复杂的图像,正是在“C”(青)、“M”(品红)、“Y”(黄)、“K”(黑)的构成中呈现的。艺术家通过网络下载这些经典图像,再用电脑放大找出这些经典图像中四种色彩的分布与排列,然后简化“CMYK”四种色彩的排列密度,呈现出一种对原图发生改变的新的图像。艺术家认为:无论那些经典图像是如何的具有复杂而神秘的细节,仍然是“CMYK”决定着它们在传播中的面貌与魅力。现在,一个由“CMYK”构成的内在结构被简化、放大之后呈现在我们的面前,由此产生的图像与效果将改变我们对图像的理解和认识。
杨冕将“CMYK”这种快速复制生成图像的工业印刷方式转化为繁复、低效率的,而又具有工业感的手工制作方式,更像是一种具有风格意义的语言编码。这个重新编码的过程撇开了图像的社会学或者政治学的含义,消解了图像的惯有传递过程,让作品游走在抽象的视觉质感和整体图像感知之间的边缘。在一个图像泛滥的时代,这些作品既是对图像观看趣味的质疑,又以极富当代性的方式,让观者重新审视当代绘画与图像的新型关系。
杨冕简介
杨冕1970年出生于四川成都,自幼接受传统美学熏陶,于1997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并任教于西南交通大学至今。曾获1998-1999年度中国当代艺术奖(简称CCAA)(瑞士-中国当代艺术协会)。
杨冕一直关注媒介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这一重要文化课题。1996至2005年,他创作了《美丽“标准”》系列油画,讨论中国社会对女人审美的问题。2007至2008年杨冕创作了《来中国-文化的革命》系列绘画,作品以西方的大众文化形象为素材进行多元创作。2008年杨冕开始创作CMYK系列作品,将图像挪用转向了艺术史,以经典作品为对象,将他的试验手段变成了一种具有文化重构意义的图像文本建设。“CMYK”是今天印刷工业技术普遍使用的套色模式,所有复杂的图像,正是在“C”(青)、“M”(品红)、“Y”(黄)、“K”(黑)的构成中呈现的。在一个图像泛滥的时代,这些作品既是对图像观看趣味的质疑,又以极富当代性的方式,让观者重新审视当代绘画与图像的新型关系。
杨冕的作品在国内外的许多重要艺术机构进行过展览,被包括瑞士中国当代艺术协会、美国旧金山de young 美术馆、法国蒙彼利埃市政厅、荷兰Kunst 88 博物馆、瑞士巴塞尔瑞士诺华、南京当代四方美术馆、深圳美术馆、成都上河美术馆在内的许多重要的美术馆和私人收藏家收藏。并出版过《美丽(标准)》、 《2003年杨冕眼中的(标准)》、 《2005年杨冕眼中的(标准)》、 《那些经典》、 《那些经典-杨冕新作展》、 《姿态2007-2008》、 《CMYK-杨冕绘画》等个人图录。著名艺术史家吕澎也为其编著了《视觉的标准与观念-杨冕的艺术》一书。
400-960-3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