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  幻夏  返回
展览作品

    展览介绍

    上海——70平⽅⽶荣幸呈献《幻夏》,⼀场由中国、加纳、尼⽇利亚和南⾮的七位艺术家共同参与的群展。展览主题涉及亲密、⽆常,以及游移在梦境与⽩昼之间的⽆声对话,以此捕捉夏⽇的瞬息之美——柔和的⽇光、编织草席,交织出海浪轻语与夏⾐窸窣的沉浸体验。

    科尼利厄斯·安诺(Cornelius Annor)在具象作品《我的朋友》中运⽤纹理丰富的加纳传统布料,叙述对友谊本质的思考。

    ⾦斯利·扎德(Kingsley Dzade)以美⻝为作品主题,探索⽂化叙事。在《眼馋》中,艺术家描绘了男主⻆享⽤美⻝的场景,⽽忠⽝则在餐桌⼀边等待。这画⾯暗喻了集体分享这⼀加纳社会的核⼼价值。

    伊沙克·伊斯梅尔(Isshaq Ismail)在《容光焕发的⼈》系列中,运⽤⾃创的“稚拙半抽象”⻛格,并以⽊炭作为主要媒介唤起对童年家中烹饪燃料的记忆。

    ⾦俊杰采⽤独特的“刨⼑画”技法,承续了写意传统的精神内核,将情感表达置于形象之上。在《如梦如幻》与《远⽅的村庄》中,艺术家的绘画语⾔完美地融合了雕刻与丙烯颜料;⽽受毕加索素描启发的《沙滩上的浴⼥》,则通过极简的线性造型展现其艺术追求。

    斯佩佩洛·姆古尼(Sphephelo Mnguni)的作品《伊赞潘德:根源》描绘了⼀只⼭⽺伫⽴在阳光洒落的庭院中,背景却是现代都市。这幅作品映射了传统⾮洲⽂化与当代⽣活的鲜明对⽴。

    黛博拉·塞贡(Deborah Segun)的《将⼀切浸泡在其中》具有剪影特⾊,碎⽚化的⼥性形象从朦胧的⾊彩中浮现,如正午的幻影,隐含着永恒的重⽣与沉思。

    夸古·雅罗(Kwaku Yaro)是⼀位⾃学成才的艺术家。在上海驻留期间,他通过艺术创作将加纳⽂化叙事与中国意象巧妙融合。展出的三件以废弃材料为载体的作品,包括外卖包装袋、“加纳⼈必须离开”编织袋和麻布袋等,这些材料被艺术家精⼼叠加在⾮洲尼⻰垫与中国藤席之上,从⽽被赋予了新⽣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