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  返景|王波个展  返回

返景|王波个展

-
学术主持:赵力
参展艺术家:王波
展览作品

    展览介绍

    文 | 赵力



    最初看到王波的作品,是关于“一本书”的系列。他以现成品的书页,通过粘贴的方式,形成了层层的叠压,似乎在预示着某种知识学的意涵,或者将观众视为“阅读者”。在另一方面,王波并不是在刻意地故弄玄虚,他以主观性的色彩涂抹在这些现成品之上,又以覆盖的方式去消解过于严肃的主题,让整个画面欢愉起来,组成了独特的视觉性。



    接着的“一格”系列,是某种的时间刻度,只不过王波强化了“覆盖”的意识,并将其转化为色彩的层叠涂层,创造出了“向上堆砌”的空间结构。然而与其说是时间刻度,毋宁说是生命的痕迹。事实是时间本是人类的某种宿命,而证实时间的惟有生命的空间性造物方式。很有意思的是在“一格”系列中所展示的“图”“文”关系,王波说“是一种绘画与诗歌平衡的图景,这种平衡始于精神的平衡,同时消解于精神的平衡”。



    慢慢地王波将这种手法“模式化”:他在短视频平台上,以“日记体”来随手拍摄周遭的世界,并将这些图像以各种光影来“覆盖”或者“消解”,淡化了对日常生活的如实表达,却刻意形成某种的视觉律动。



    事实上,王波对现实题材并不感兴趣,他希望去寻找更加本质的东西,因此逐渐发展出“信物”系列。“信物”与“一本书”的关联,在于它们兼具某种图像性叙事的共性;而“信物”与“一格”的链接,靠的是对空间的有意识营造。不过在“信物”貌似更为抽象性的背后,却是作品对于视觉记忆与心理暗示的唤起,最终触动的是观者的日常经验以及静默情感。



    既然是“触动”,王波想着是否把动静搞大一点,这就是2022年创作的“影记”系列。“影记”系列,似乎是所有系列的某种“集大成”,或者说是特征性“并置”,也更像是视频图像性拼接。王波有特色地坚持了“覆盖”或“叠加”的手法,并将其延展为画面中的空间构造。也在这样的空间结构中,王波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元宇宙”——不同于现实世界的虚拟,不同于虚拟世界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