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  生生——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24届毕业生优秀作品展  返回

生生——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24届毕业生优秀作品展

-
展览作品

    展览介绍

    艺术的韵律,生命的跳动,每一次的笔触都是对无穷潜力的探寻。在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24届毕业展中,我们透过“生生”的视角,感受到的不仅是艺术的魅力,更是青春与创新的交融。这一主题,正如《周易》中的“生生之谓易”,象征着生命的不竭动力,同时也映射出艺术家们对持续创新的精神追求。徐悲鸿先生曾深刻指出:“道在日新,艺亦须日新,新者生机也;不新则死。”曾与徐悲鸿在中央大学共事的宗白华与方东美等美学家亦提倡“生生”哲学,在一定程度上启发了当时艺术系师生对生命创造力与和谐美的追求。这些大师的思想在历史中为美术教育注入了持续的创新动力,成为学院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撑。

    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源远流长,可追溯到两江师范学堂的图画手工科,历经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中央大学的演变,最终成为如今的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在这段历史长河中,美术教育逐渐从服务实业技术转型为塑造人格与引领社会文化,凸显出其独特的启蒙意义和传承民族精神的价值。徐悲鸿强调,艺术家的伟大成就不仅仅依赖于天赋,更需要后天的意志以及关照全人类的情怀。中央大学艺术系秉承徐悲鸿的美术教育理念,在培养学生时注重个体的自我超越与才华展现,同时坚持艺术教育应紧密联系社会需求,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在继承和弘扬徐悲鸿精神的基础上,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教育风格。学院重视师资力量的建设,并致力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实践中,学院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以此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此外,美术学院不仅关注学生的专业技能提升,更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艺术修养,力求在教育过程中达到“生生而和谐”的崇高境界。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毕业生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作为新一代艺术与创意人才,他们将以独特的智慧和创造力,为社会注入新的活力,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我们期待他们在快速变化的时代中,能够保持对艺术的热爱与追求,以个性化的方式实现艺术的创新与突破,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并引领社会回归人的本真价值。

    最后,我们衷心祝愿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毕业生们在未来的社会变革中,能够秉持“生生”的理念,不断追求艺术的真谛,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也为社会作出积极贡献。愿他们在艺术的道路上继续发扬学院的优良传统,创造出更加辉煌的艺术成就。

    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院长
    2024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