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是艺术家对客体世界的一种观看,风景叙事则是艺术家在面对自然,与自然对话的一个过程。从狭义上看,风景叙事是艺术家以自然风景为载体,表达自己的艺术观念,从广义上看,则是将某些事件、场景作为一种被观看的社会景观加以描绘。
在西方艺术史中风景画作为独立的艺术题材,而不只是叙事画或肖像画的背景,直到17世纪才首次出现。到了印象派时期,风景成为艺术家生发个人艺术见解,反抗传统的有力武器,无论是莫奈的《日出印象》还是修拉的《大碗岛星期天的下午》都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而在现当代艺术浪潮中,风景更加成为艺术家表达个人内心情感,抒发个人艺术见解的重要手段,在具体的创作中,风景必定经过艺术家眼中之景、心中之景、手中之景的转化,因而纯碎的自然之物在当下已经不复存在,必然会受到社会意识、历史背景、个人状况、文化体验等因素的影响。因此,风景已经成为一种载体,一种媒介,通过这种媒介,我们可以发现在不同时空下所反映出的包括技术、材料的变化,审美趣味、风格、形式的变化。在个人的创作中,风景也经历从单纯的自然之“景”,到社会景观的叙事逻辑,微观映射出艺术家个人的成长历程。
秦晓峰通过对城市的俯瞰,对城市温度的表达,探讨不同个体的经历、境遇、生活体验等共同构筑起社会的整体形态,反映出的时代的整体特征。
赵德洸尝试借用并转换诸多传统造型因素,压平光影产生的体积感,再融合细腻的线条、温雅的色彩,营造出空灵悠远的画面气息,表现自己内心所向往的宁静平和的世界。
李甲使用不安的画面构成与阴郁的色彩情感,表达着不确定本体的自然与迷茫冲动的人类之间的微妙关系,关注与信仰、人性层面的探讨。
程存恩构建了一个渔港码头的“场域”,通过画面中元素的排列组合,表达关于个人内心的感受,喜怒哀乐、低沉郁闷等各种情绪。
王文娟希望通过日常之物的描绘,展现出个人的审美理想,追求具有独立的美学思想、绘画语言。
战洪宽使用宁静祥和的色调叙述周遭的一切,画面中主体形象突出,次要形象弱化,在对比中,空间和艺术家的情绪得到充分的表达。
蓝峰以画山的方式,探索中国人"格物”的哲理式认知世界的方式。从看山是山、非山,回到还是山,来探索体验艺术生成过程,落实为自己的形式探索,从而通过主观化的内化和重构,达成自己的艺术形式和画面构建。
齐新的作品极具视觉冲击力,明亮温润的冷色调,强烈的形式感,将生活中的常见物品进行组合,创造出昆虫、动物等各种形象,营造出别具一格的视觉语言,以简单的形式传达艺术家对自然的认知。
翟海滨的作品中使用独特的视角,对所见之景进行切割重组,大笔触的色块将画面变得奇特和一种无法言说的形式美。
张玉森描绘的景象大多是日常生活司空见怪的场景或者事件,作者将叙事性的情节弱化,在流动而强烈的色彩和色调的对比中,画面显得格外宁静,让观者从画面中寻找到自己的记忆。
本次展览是实肆艺社在上海的首次亮相,10位艺术家都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毕业后依然坚持艺术创作。展览呈现出每位艺术家不同的艺术面貌,但又有相同。各位艺术家在风景画的作品中,将自然界的“景”转化为“媒介”,形成不同的画面。而叙事隐藏在表象之下,艺术家通过对画面的经营将作品的元素进行整合,表达个人的情绪和观点。
400-960-3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