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JINGART艺览北京现场
睽违两年,第三届JINGART艺览北京于2021年6月10日-13日回归北京展览馆。JINGART艺览北京由ART021上海廿一当代艺术博览会团队打造。宽大对称的建筑、标志的红五星、内部穹顶高拱,从上海展览中心到北京展览馆,两座相似的俄式古典建筑场馆似乎也呈现了相同的火爆气氛。在前两天的藏家预览日,可以观察到与往年相比年轻一代的新晋藏家面孔的增多,多家画廊展位均已售罄或成交量颇丰,而公众开放日正逢端午小长假,现场的观众人流如潮。
本次博览会共吸引全球56家参展商,43家海内外顶尖画廊。JINGART的定位从北京城市特性出发,在以当代艺术为核心的基础上偏向传统经典,虽然体量上不及ART021,整体呈现却小而精,多元且丰富。在时间跨度上,从新生火热的NFT加密艺术到传统古代艺术;在形式上,从现当代绘画、雕塑、装置到家具设计、珠宝设计等,以及中国首个关注年轻女性艺术家奖项的提名展览均在此届博览会中有所呈现。
2021 JINGART艺览北京现场
NFT元年
技术对艺术的新发问
为什么要用NFT的方式做艺术?
什么是一个好的NFT艺术?
NFT会是区块链行业的引流吗?
在过去六个月,所有的目光都纷纷转向NFT,2021年无疑是「NFT元年」。美国艺术家Beeple的数码艺术品在佳士得以近七千万美金刷新成交记录,传统拍卖行的加入也使得NFT艺术品交易行业水涨船高。
两个月前,全新加密艺术品平台TR Lab宣告成立,ART021上海廿一当代艺术博览会创始人之一周大为也是平台的联合创始人。在今年JINGART博览会的现场,NFT在艺术创作、交易、收藏方面的探讨自然地成为被大家关注的话题。6月10日及11日,博览会现场分别开展以「发掘与收藏NFT艺术」、「NFT数字艺术品创作与收藏」为主题的论坛,邀请专业嘉宾进行探讨交流。周大为谈到NFT的核心并不在于将作品简单转化为NFT艺术品进行高价售卖,而是研究结合NFT技术的作品能够长期改变艺术生态的什么方向的问题。"这与传统艺术创作是没有区别的。好的艺术,并不在于用什么方式去做。艺术需要和创作媒介分开,创作的本质最重要,这也是在探索NFT的本质。"
2021 JINGART艺览北京现场 郝经芳&王令杰作品《一个和七十亿个月亮》KennaXu画廊展位 图片致谢KennaXu画廊
虽然NFT在艺术品交易方面来势凶猛,无论是作为艺术创作者、收藏者,或者是技术的推动者,都应该保持冷静思考的能力。在今年的博览会现场,深圳的KennaXu画廊带来了一件艺术家组合郝经芳&王令杰的全新NFT作品《一亿和七十亿个月亮》。对于这件作品关注好奇的心态,也在了解后演变为对于NFT艺术创作的思考。
这是一件包含NFT的观念作品,由三部分组成。最左侧是作品在物理世界的投射,人类对月亮的描绘。中间则是在赛博世界的定义,计算机描绘一个圆(月亮)的形式。右侧则是其虚拟的形式,上链NFT作品的二维码。观众在扫描二维码之后,会收到一封邮件,可通过转账0.1ETH(目前市值约等于250美元)即可收藏,留住流转的"灵光"与一轮月亮。
艺术家王令杰向我们介绍道,作品其实是在抗议现有的一些NFT作品。他反对将一个简单的图形,或者可以在任何媒介载体上呈现的作品,称作为NFT作品。倘若图像与技术并无关联,且并不是在NFT上才成立的,可以用U盘、电子邮件等任何形式实现,那么这件事情和艺术并无关系,只是一个新的发行收藏证书的方式。
随着技术的发展,最近几年的艺术创作呈现多样化形态,互动体验性增强。在本届博览会上,亚洲艺术中心带来的新媒体艺术家林俊廷的多媒体互动装置《鹤采》,成为现场聚集人群互动的最多的地方之一。艺术家以新媒体艺术影像,再现海市蜃楼般的迷离仙境。当观众走入作品互动区域,画面中的仙鹤便会缓缓飞出。鹤的数量与区域内观众数量所呼应,当观众拍手鼓掌时,鹤便会随着声音节奏踱步或舞动。若你喝彩,便会见鹤之风采。作为当代华人新媒体艺术家的代表,林俊廷将新媒体技术作为与传统文化对话的手段,建立时代间的连接。据了解,今年年底林俊廷将与北京故宫博物院合作展览。
©林俊廷, 鹤采 , 尺寸可变, 互动影像声音装置 ,2019 ,作品致谢亚洲艺术中心
如果观众稍微留意,可以发现在现场的多个场地均出现了可扫描的体验二维码,这是来自艺术家陈抱阳的作品《未被证伪即科学》。自古以来人们对未知的想象力填充,逐渐成为流传的遥远神话。陈抱阳利用增强现实的手段将这种想象力的填充带到 JINGART 的现场。观众可扫码体验女娲补天的虫洞,远古宇航员的太空电梯被记载为参天神树等六个关于山海经的"旅行"故事。增强现实让我们的想象力充满现实与虚拟的间隙,亦是 NFT 的最佳载体。
艺术的底色终究是创新与创意,价值始终取决于作品的品质,NFT扮演的是载体媒介角色。艺术家和创作者,应该如何驾驭NFT?藏家又该如何收藏?此次博览会也为大家提供了一个思考探讨的平台。
现场画廊的多元呈现
此次博览会现场共有43家画廊参展,呈现了包括当代艺术、设计、珠宝、古董等多种品类的作品。从画廊邀请制到开放自主报名制,这一届博览会的参展画廊与上届相比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中新展商的数量达25家。在疫情影响下,仍然不乏如卓纳画廊、常青画廊、里青画廊、立木画廊、阿尔敏·莱希画廊、白石画廊等国际画廊的参与;作为ART021团队打造的博览会品牌,也有许多的上海画廊如没顶画廊、言午画廊、胶囊上海以及刚在上海开放新空间的蓝骑士画廊也参与到此次JINGART博览会中;而北京本土的参展画廊,则呈多元的风格。除此之外,两家设计类画廊凹空间(Gallery All)与Objective 也在现场亮相。
里森画廊
2021 JINGART艺览北京现场 里森画廊展位
在主展厅入口处,最先看到的便是里森画廊带来的安尼施·卡普尔的标志性圆形雕塑《洋红与西班牙金缎》。从2019年安尼施•卡普尔(Anish Kapoor)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的大展到今年在深圳的最新个展,安尼施•卡普尔在中国的热度依旧非常高。
此次是里森画廊首次参展JINGART,展位还带来了克里斯多夫·勒·布伦 (Christopher Le Brun) 以及一系列北美和南美艺术家的作品,红砖美术馆在今年3月推出了克里斯多夫·勒·布伦个展“观·觉:抽象作品1974-2020”。
卓纳画廊
2021 JINGART艺览北京现场 卓纳画廊展位
在此前发布的一款博览会标志性艺术家海报,正是由卓纳画廊带来的欧洲具象派画家米凯尔·博伊曼斯(Michaël Borremans)的《(鸟)之习作》。虽然是一幅小尺寸作品,但仿佛有种魔力将观众拉入画面情绪之中。博伊斯曼笔下的肖像多沉浸在自己的情绪场域中,或垂眼低头,或以后背示人,就像他自己形容画中的人物那样:异常令人着迷,却也叫人不安。
卓纳画廊此次还精选展出了意大利艺术家乔治·莫兰迪(Giorgio Morandi)以及当代绘画大师吕克·图伊曼斯(Luc Tuymans)等享誉全球的艺术家佳作。
立木画廊
2021 JINGART艺览北京现场 立木画廊展位
© 吉尔伯特与乔治 Gilbert & George,RED PLACE,2020,127 x 151 cm,综合媒材 mixed media,图片致谢艺术家与立木画廊
吉尔伯特与乔治(Gilbert & George)是英国当代艺术上合作时间最长的艺术家组合。此次立木画廊带来他们的全新系列"新常态画作"(NEW NORMAL PICTURES)里的"红色之地"(RED PLACE,2020年作)。这也是艺术家继1993年在北京的中国美术馆展出后,首次回归北京公开展出。
在半个世纪的时代变迁中,吉尔伯特与乔治仍在扮演着"活体雕塑"。当他们曾经被问及"世界改变了,你们也有改变吗?"乔治回答说:“我们也是普通人, 也会变老,就像树木的生长过程。”吉尔伯特接着说: “但这些年来,我们都变自由了。年轻时,我们会顾虑,现在更看得开、更豁达,不会再紧张。”
那时候中国刚刚开始接受西方文化,我们去中国的飞机上装满了西方人。在中国的时候,每天晚上都有很盛大的宴会,平均一个晚上我们能见到100个人。开幕式非常盛大,因为有很多人找我们签名,所以我们不得不配备保镖。我们在开幕式上说了一小段话,我们觉得中国人特别好看,我们一辈子也没有见过这么多好看的人,我们很喜欢北京。
—— 吉尔伯特和乔治谈1993年在中国展览时
胶囊上海
2021 JINGART艺览北京现场 胶囊画廊展位
© 蔡泽滨 Cai Zebin,哥特式游戏 Gothic Game, 2021,布面丙烯 acrylic on canvas,89.5 x 69.5 cm,图片致谢艺术家及胶囊上海
此次胶囊上海是参展画廊中主题性较强的展位,以婉转隐晦而无处不在的手为主题,使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之间产生联结,带来包括蔡泽滨、艾薇·海德曼、陈丽同和莎拉·福克斯等中外艺术家群展。
手,是人类沟通和情绪表达的工具,这些作品均以手的含蓄语言出发,通过多种创作手法和技巧表现手的变化来传递线索。它们或优雅地展示,或挑逗地展开,或信任地爱抚,展位呈现一如胶囊上海画廊细腻精致的气质特点。
凹空间 (GALLERY ALL)
2021 JINGART艺览北京现场 凹空间(Gallery All) 展位
图片致谢凹空间(Gallery All)
凹空间(Gallery All)是成立于洛杉矶和北京的艺术品家具和限量设计品画廊,也是中国为数不多的专注于限量设计品和艺术品家具的画廊。此次带来谭志鹏、简明、Trent Jansen、坎帕纳兄弟及马丁·巴斯(Maarten Baas)等中外艺术家的雕塑及绘画作品。
画廊工作人员介绍,马丁·巴斯是画廊近期新代理的荷兰国宝级艺术家。马丁最初的想法是制作出像孩童的画作一样天真而笨拙的家具,该系列作品包括桌、椅、书架、风扇等。本次展览展出的是黏土系列餐椅和落地扇,造型非常可爱且具有设计感。该系列在JINGART属于首次展出。
Objective
2021 JINGART艺览北京现场 Objective Collective展位
© Vincent Pocsik,PIPE BEINGS - PASITHEA,胡桃木,照明元素 Walnut, Lighting Elements,127 H x 51 cm x 61 cm ,图片致谢艺术家及 Objective
Objective ,是一家2020年新成立的设计类画廊。美丽与怪诞,前卫与细腻,趣味与戏剧,Obgective的每件作品都兼并了作品的美学与功能性,此次带来11位艺术家及设计师作品。
洛杉矶艺术家Vincent Pocsik的带有人体结构性表达的立体灯具艺术品吸引了现场很多人的关注。一根贯穿整个躯干的管子,如同直通心脏的导火索,仿佛内心的情绪能够跟随管道的动向被释放出来。
正观堂
2021 JINGART艺览北京现场 正观堂展位
© 卞晓东,《淼》,德化高白瓷泥, 30 × 33 × 26 cm , 33 × 24 × 27 cm , 43 × 21 × 28 cm , 35 × 29 × 29 cm , 2019. 图片致谢艺术家与正观堂
正观堂,是全场唯一一家古董艺术类机构,展位现场呈现了24 件中国白瓷珍品。我们看到以白瓷为材料,代替麻布、皮革、青铜器呈现的作品,在古代也早有应用,古代瓷器作品的当代性与艺术价值值得大家进一步探索。
此次也是继2018年首届参展JINGART后的回归。在谈到参与博览会对市场更多的是抱有销售期待还是展示时,正观堂创始人梁晓新先生表示:"还是有期待的,我们希望将古代艺术与当代艺术结合,这是一个当代艺术最为集中的场地,当时第一届的现场反应非常好,这也为许多当代艺术的藏家提供一个接触了解古代艺术的机会。"
聚焦年轻女性艺术家
展览《当我们谈论女性艺术家时,我们谈论的是什么?》也是此次博览会特别项目的板块之一,展示了"NET-A-PORTER 非凡女性艺术家奖"提名艺术家作品。在6月9日的主题论坛上,ART021上海廿一当代艺术博览会创始人之一应青蓝表示,在国内支持鼓励年轻女性艺术家的奖项是缺失的现状下,希望在博览会这样的大平台上可以为年轻的女性艺术家提供一些支持、露出、融合的机会。NET-A-PORTER “非凡女性艺术家奖”是中国第一个认识到鼓励年轻女性艺术家出类拔萃的必要性的奖项。
2021 JINGART艺览北京现场
NET-A-PORTER 非凡女性艺术家奖主题论坛
目前被提名的 10 位中国女性艺术家分别是:陈丹笛子,冯冰伊,雷子艺,刘娃,刘沁敏,苏予昕,覃小诗,王玉钰,钟笛鸣,张丰渊。此次在JINGART展出的十位艺术家作品,尽管没有侧重某个媒介或类型,也没有预先确定统一的风格或主题,但这些艺术家的实践将给观众一个审视女性艺术家的生理、心理、社会政治和审美立场的机会。(相关阅读<<她视角 |三位女性艺术家的"观看"与"观照")
艺术家刘娃的双屏影像作品《午夜魑魅》,通过对三种植物的追寻探讨人与植物的关系(相关阅读<<ART LAB | 午夜魑魅: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覃小诗通过灯箱装置呈现了人造的城市风景,其中一个灯箱上方的"也也"为作品创造的字,念作"TA",是无性别的,可用于人、也可用于物,打破了性别的二元化;刘沁敏的作品是其最新音乐录影带《Angelhaha No Limit》,视频里艺术家将自己塑造为成女企业家的形象,不断重复“艺术家无极限”,唱诵着艺术家在今天身份的变化和多重性,也显现了文化商业之间的矛盾;王玉钰,通过硅胶等材料创作的装置作品是对肢体的的重新想象和构建;张丰渊的作品运用废弃的断头绒线进行编织创作,画面是对人和风景的再想象,而不同的编织方法则代替了绘画时不同的笔触,建立了特别的肌理层次......我们可以从展览呈现的作品发现,女性艺术家更倾向于将自己放在万物同类的平面上,用绘画、摄影、表演、影像、装置去讨论事情观察风景和城市。
2021 JINGART艺览北京现场 《当我们谈论女性艺术家时,我们谈论的是什么?》刘沁敏作品
2021 JINGART艺览北京现场 《当我们谈论女性艺术家时,我们谈论的是什么?》张丰渊作品
2021 JINGART艺览北京现场 《当我们谈论女性艺术家时,我们谈论的是什么?》覃小诗作品
立足于北京本土的JINGART,在不断地尝试与挑战中积累经验。今年的现场,也让大家对后疫情时代国内的艺术市场充满信心。九月,继ART021与JINGART之后,创始团队的版图将扩展至南方的深圳,呈现偏向设计类的博览会——DnA SHENZHENG,我们也非常期待在落点深圳这座城市后,将会为大家带来什么样的惊喜。
*若未特别标注,本文图片均来自JINGART及艺厘米现场拍摄
400-960-3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