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  陈可:和爸爸聊天才是正经事  返回

陈可:和爸爸聊天才是正经事

-
参展艺术家:陈可
展览作品

    展览介绍

    2018年12月22日至2019年3月24日,余德耀美术馆项目空间将推出艺术家陈可的个展“和爸爸聊天才是正经事”。在本次展览中,陈可将通过与父亲的对话、对往日事件的考察以及对旧物的收集再创造呈现一系列综合材料绘画与装置作品,以此探讨青春、个性、家庭和衰老等主题,再现她对于一个生命体的近距离观察以及由此及彼的觉知。

    生于70年代末的陈可,是见证中国社会进程飞速发展的一代,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这两股力量交织于她的成长环境与艺术生涯中。陈可的父亲是一名中学美术教师,从未要求她继承衣钵学习国画,反而任其自由发展,进入当代艺术的体系中。然而,随着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冲突与融合,不惑之年的陈可在扎入西方当代后深思了自己真正的身份所在,并于曾经摒弃的传统作品中寻获了答案,东方的道法气韵也许早已植根于童年时期的耳濡目染中:目睹父亲作画、背诵唐诗、练习书法,陈可对于艺术的抽象思辨得以透过她亲历的生活片段具化为一幅幅富有穿透力的画面。

    整个展览即是一场对话,充满了依附于个体记忆的意象。碎片化的文字、年代气息浓厚的现成品、铅笔线条所勾勒的人物素描筑起了一个巨大的场域,承载着不同时间和空间的容器在此交汇,而艺术家则借由父亲这一线索为观众提供了进入的切口。莫里斯·哈布瓦赫曾在《论集体记忆》中阐释,人的观念和事实的观念形成了家庭记忆的框架,这些观念在特定情况下是“惟一的、历史性的,但在其他方面,又具有整个群体甚至几个群体共有思想的所有特征。”而“社会思想本质上必然是一种记忆,它的全部内容仅由集体回忆或记忆构成。”通过对父女对话的提炼,陈可还原了她与父亲作为家庭成员的个人回忆,建构起了包括人与事实观念的家庭记忆框架,由此,个人化的经验被扩大、以家庭为单位拓展,变为对整个社会群体与集体思想的侧写。

    艺术究竟意味着什么?是个体的庇护所亦或是与社会沟通的信使?是个人的经验或是集体记忆的一部分?借由这座空间,陈可以她独有的创作语言及表达方式对此给出了解答,同时也为观众提供了留白的空间,使每个独立的个体都能在其中寻获一种似曾相识的面貌。


    展览评论

    关于艺术家

    陈可,1978年生于四川,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硕士,现工作生活于北京。曾在世界范围内多个美术馆与艺术机构展出作品,并有写作创作出版。她的个展包括:“梦.露”,贝浩登画廊,中国香港,2016年;“密林”,星空间,中国北京,2015年;“和‘你’在一起,永远不孤单”,今日美术馆,中国北京,2012年等。她参与的群展包括:“中国私语——乌利·希克收藏展”,伯尔尼美术馆,瑞士伯尔尼,2016年;“她们:国际女性艺术特展”,龙美术馆,中国上海,2016年;“目光所及——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中国新绘画”,保利艺术空间,中国香港,及泰勒基金会,法国巴黎,2015年等。出版:《一个女人》,新星出版社,中国北京;《和你在一起,永远不孤单》,中国青年出版社,中国北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