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  开启START  返回
展览作品

    展览介绍

    星美术馆历经8年筹备,凝聚创办人及其团队长期深度的艺术文化研究观察,将以 “开启START” 作为星馆开馆首秀,向公众交上了一份足具份量的答卷。

    八年含冰,不凉热血。开馆展题为“开启START”,象征意义浓厚:其英文START即为星美术馆的英文名称;而开馆首秀在新年到来之际向公众“开启”亦合时宜;更重要的是:星美术馆的团队有一种开辟未来的理想,他们希望中国当代艺术在现代化的国际格局中有新的出发,在上海这座世界文化城市中开启闪亮的贡献。


    开馆展“开启START” 由创办人、馆长何炬星先生领衔的策展团队精心布局,其成员多为跟随该馆筹备多年的研究专家。整场展览由85名(组)艺术家、88件作品组成,这些艺术家中最年长的生于1921年,最年轻的生于1988年。艺术家地籍分布包括中国、韩国、印度、美国、丹麦、巴西、英国、法国、意大利、德国、比利时、保加利亚、塞尔维亚等,涵盖了国际当代艺术最具时代性和代表性的一批艺术家。作品的时代力量感和创作想象力美学价值均将成为当代审美与文化表达的全新范式和未来经典。

    首展“开启START” 是星美术馆策展团队为开馆布局的第一个篇章。在整体策划中:开馆展将由四个连贯的展览组成,分别为“开启START”之第一季至第四季,每季历时5个月,为期2年。每一季均将以不同基调、不同视角来呈现,尽量保持艺术的多面性与复杂性。即使艺术家有重合,展现的作品也一定另有面貌。总体下来,四个连贯的开馆展览,历时20个月,将涉及全球当代艺术家超三百名,代表性作品超三百多件。

    开馆展“开启START” 作为星美术馆开馆布局的第一篇,不仅仅是集中当代艺术重要经典的一场盛大聚会,同时更是借用这场份量极重的经典作品聚会,在国际学术领域提出了一系列新见而重要的问题。它似乎在重提中国艺术在新的时间历史中的精神价值和贡献,又像似开启了一个以中国视角参与再塑国际艺术史的宏大愿景,而在当下约定俗成的流行范式中他们又颇具超越地将经典弃之于"时间线索"和"主题性"之外,用何炬星先生的话说:他希望艺术家及其作品可以自成时间和丰碑,而不是被时间编排和主题定义。而这也许正好击中的是--既成美术史的书写模式和当下流行艺术展览逻辑的痛点。

    开馆展“开启START”在第一季列阵的作品均属于具有强烈代表性和辨识度的历史性创作。包括了在当代艺术界和先锋电影领域均被封为时代大师的马修·巴尼(Matthew Barney),其展览作品《狄阿娜》是艺术家最新创作电影《堡垒》中的女主之名,是不可替代的C位大作;中国当代绘画大师刘小东的《三峡大移民》,以最震撼的视觉处理记录下中国乃至全球历史上最庞大的人造工程——三峡大坝建设;雕塑家安东尼·葛姆雷(Antony Gormley)的《反射II》是艺术家早期以自身为模型,用个体的尺度挑战社会架构最经典的作品之一;德国新表现主义大师安塞姆·基弗(Anselm Kiefer)的《摇篮曲(致敬梵高)》 以巨大的尺幅将凋零的美好与艺术的温暖共融一炉,是艺术家少有的直面艺术史的对话性作品;85新潮时期的领航者张培力、耿建翌的代表作《水 — 辞海标准版》和《视觉的方向》将在本次展览中与激浪派大师、影像之父白南准的《蜡烛电视》并置,跨越时间、历史、文化与国界的鸿沟产生共振;中西方最重要的软雕塑和纤维艺术家,包括罗斯玛丽·特洛柯尔(Rosemarie Trockel)、万曼(Maryn Varbanov)、梁绍基、施慧、卡里·厄普森(Kaari Upson)等,将第一次共聚展览,展示编织与人体、自然和视觉等不同纬度的独特关系……“开启START”以全新的策展结构和“非线性、去主题”的叙事逻辑,将近百位当代大师的作品形成多维度、多视角的庞大复杂对话,让作品自身发声,让作品彼此共鸣。